这里是常州仁成金属精密钢管厂的官方网站,欢迎您的访问,公司专业生产:无缝钢管、精密钢管、高精度钢管、电机壳用钢管、电机壳、精密管件、汽车用钢管、汽车管件、精密机械用管等钢管及钢管制品。
TEL:+86-519-83611681 Email:rencheng@rcmetal.cn

焊缝为什么会开裂?焊接裂纹的种类及预防措施有哪些?

792 媒体报道

焊缝开裂本质是焊接应力与材料脆性在多场耦合下的失效现象,其驱动因素包括热应力、拘束应力、材料有害元素(S/P/H/C)及工艺失控(预热缺陷、热输入失当等)。裂纹分为热裂纹(高温凝固区)、冷裂纹(低温延迟)、再热裂纹(SR裂纹)和层状撕裂四类,各有特征温度区间与形貌特征。防治技术提出四维协同方案:材料控制(低氢焊材、Z向性能优化)、工艺优化(精准预热/层温参数、应力控制焊接顺序)、焊后处理(消氢/振动时效/超声波冲击)及先进监测(红外热像/声发射)。针对不同工程场景(大型钢结构、压力容器、高强钢)给出定制化解决方案,强调"氢管控、应力破解、组织调控、缺陷归零"的黄金原则,最终实现裂纹率≤0.2%的ISO 5817 B级标准。全文融合热力/材料/工艺/设计多维要素,为焊接防裂提供系统化技术框架。


焊缝开裂机理、裂纹分类及系统化防治技术全集

——整合热力/材料/工艺/设计多维要素与工程防裂体系


第一章 焊缝开裂的本质原因与深度机理

焊缝开裂是焊接应力材料局部脆性在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失效现象,其本质满足:σ实际>σ断裂

焊缝开裂机理分类与系统化防治技术全集
开裂四维驱动因素如下:​

1.1 应力主导因素

应力类型 产生机理 量化影响
热应力 焊接区高温膨胀(峰值>1400℃)与急速冷却(>80℃/s)导致收缩不均 温差ΔT>1000℃时应力超200MPa
拘束应力 结构刚性/工装夹具限制收缩 拘束度K>0.67时冷裂风险指数级上升
相变应力 热影响区(HAZ)奥氏体→马氏体转变伴随4%体积膨胀 高强钢相变应力达400-600MPa
外载荷应力 服役中的拉伸/弯曲应力叠加 应力集中系数Kt>3时加速失效

1.2 材料致脆因素

有害元素 作用机理 裂纹类型 临界值
S/P 形成FeS(熔点1193℃)/Fe₃P(熔点1050℃)低熔点共晶膜,削弱晶界强度 热裂纹 S>0.02%时风险激增
H 扩散聚集产生晶界压力(氢致开裂临界压力>200MPa) 冷裂纹 [H]>5ppm即高危
C 提高淬硬倾向(碳当量Ceq=C+Mn/6+Cr/5+...>0.45%冷裂敏感) 冷裂纹 Ceq每增0.1%冷裂率↑30%

1.3 工艺失控因素

  • 预热缺陷​:Q345D钢δ=30mm时预热<80℃→HAZ硬度>380HV
  • 层温异常​:不锈钢层温>150℃→σ相析出;低合金钢层温<预热温度→马氏体超25%
  • 热输入失当​:

    焊缝开裂机理分类与系统化防治技术全集

    • Q过小(<15kJ/cm)→冷却速率>临界值(80℃/s)
    • Q过大(>30kJ/cm)→晶粒粗化至ASTM≤3级

1.4 设计缺陷

  • 焊缝交叉密集(如十字接头应力集中系数Kt=3.5)
  • 角焊缝焊脚不对称(力流偏移>15°)
  • 厚板T型接头未考虑Z向性能(δ>40mm时需Z25级以上)

焊缝开裂机理分类与系统化防治技术全集


第二章 焊接裂纹科学分类与识别图谱

根据温度区间与断裂机制分为四类:

2.1 热裂纹(高温凝固区开裂)​

类型 发生位置 温度区间 识别特征
结晶裂纹 焊缝中心柱状晶界 1300-1400℃ 网状裂纹+断口氧化(蓝黑色)
液化裂纹 HAZ粗晶区 1200-1350℃ 沿原始奥氏体晶界断续分布
高温失延裂纹 焊缝/HAZ 1000-1100℃ 裂口张开宽度0.1-0.5mm

2.2 冷裂纹(低温延迟开裂)​

  • 发生条件​:
    淬硬组织×[H]含量×拘束应力>KIC
  • 分类特征​:
    类型 开裂时间 位置 典型案例
    氢致延迟裂纹 焊后24-72h HAZ粗晶区 压力容器环缝延迟开裂
    淬硬脆化裂纹 冷却至150℃ HAZ 高碳钢(C>0.3%)无预热焊接

2.3 再热裂纹(SR裂纹)​

  • 敏感材料​:含Cr/Mo/V/Nb沉淀强化钢(如2.25Cr-1Mo, 18MnMoNb)
  • 发生条件​:600±50℃消除应力处理时
  • 断口特征​:沿晶开裂+晶界析出物(如VC, NbC)

2.4 层状撕裂

  • 本质原因​:板材Z向塑性不足(Ψz<15%)+平行轧制面非金属夹杂物
  • 典型形貌​:阶梯状裂纹(平行板面分层+垂直裂纹连接)
  • 高危场景​:厚板(δ≥50mm)T型接头焊根区域

焊缝开裂机理分类与系统化防治技术全集


第三章 系统性防裂技术体系(四维协同控制)​

3.1 材料控制(源头扼杀)​

  • 焊材管理​:
    • 低氢焊条烘干曲线:350℃×1h→保温桶100℃存放([H]≤1.5ml/100g)
    • 超低氢焊丝标准:气保护焊[H]≤0.5ml/100g
  • 母材要求​:
    标准体系 S/P上限 Z向性能 应用场景
    核电RCC-M ≤0.015% Ψz≥25% 反应堆容器
    EN 10164 ≤0.025% Z35级(Ψz≥35%) 海洋平台厚板

3.2 工艺优化(破应力约束)​

  • 应力控制技术​:
    # 大型结构焊接顺序算法
    def weld_sequence():
        固定焊(I=80%额定电流, L<100mm)  # 分散70%初始应力
        分段退焊(跳焊间距≥300mm)        # 避免热累积
        终道焊覆盖前道≥50%             # 细化晶粒
  • 精准参数控制​:
    材料 预热(℃) 层温(℃) 热输入(kJ/cm)
    Q235(δ=25mm) 100 100-200 15-25
    304不锈钢 - 80-150 10-20
    15CrMo 150-200 200-250 15-25

3.3 焊后关键处理

  • 消氢处理曲线​:
  • 残余应力消除技术对比​:
    方法 温度/参数 消除率 局限
    热处理 600-650℃×2h 70-90% 再热裂纹风险
    振动时效(VSR) 50-200Hz共振 35-50% 厚板效果递减
    超声波冲击 20kHz+200N力 40-60% 表面处理

3.4 先进监测技术

  • 实时监控系统​:
    • 红外热像仪:控温梯度ΔT≤100℃/cm
    • 声发射传感器:氢聚集信号>50dB预警
  • 无损检测时序​:
    裂纹类型 首次检测时间 方法
    冷裂纹 焊后48h TOFD+磁粉
    再热裂纹 热处理后立即 超声相控阵

第四章 工程应用场景化解决方案

4.1 大型钢结构(桥梁/建筑)​

  • 必选措施​:
    1. 强制采用对称分段退焊(焊道分段长度≤500mm)
    2. 层间温度监控点间距≤2m(无线测温系统)
    3. 每道焊缝锤击消应力(锤头半径R=50mm)

4.2 压力容器

  • 关键控制点​:
    • 双人双面同步焊(力平衡焊接)
    • 消氢处理前禁止NDT检测(防延迟裂纹扩展)
    • 接管焊缝内壁喷丸强化(表面压应力>200MPa)

4.3 高强钢焊接(HSLA-80级以上)​

  • 预热温度公式​:

    焊缝开裂机理分类与系统化防治技术全集
    注:Ceq=C+Mn/6+Si/24+Ni/40+Cr/5+Mo/4+V/14

  • 焊接流程​:

防裂黄金原则​:
​"氢管控是根基,应力破解放首位,组织调控定成败,缺陷容忍归零化"​
通过材料-工艺-监测-后处理四维协同,实现焊接裂纹率≤0.2%(ISO 5817 B级焊缝标准)。


声明​:本文技术条款满足ASME Ⅸ、ISO 3834、AWS D1.1等标准规范,具体工艺参数需依据焊接工艺评定(PQR)结果执行。再热裂纹敏感材料(含Nb/V/Ti钢)推荐采用热丝TIG焊+激光冲击强化复合工艺替代传统热处理。

原文出处:焊缝开裂机理分类与系统化防治技术全集